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每天清晨步行在西环路上,看到葑庄村西矗立一座有著名“红学家冯其镛题字的《百年葑庄》高大碑楼,碑楼正中,直通葑庄老街。每次走到碑楼前,时不时会回忆起葑庄的过往。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百年葑庄 牌楼

葑庄是锡西地区著名的村庄,现隶属于惠山区前洲街道万里村管辖。该东邻张明桥,南邻沪宁城际铁路,西紧靠五牧河,北依邻印桥港。由四个生产队组成。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该村共有218户、826人。

一,葑庄的起源

据“杨氏家谱”记载葑庄起源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是年西漳寺头杨霆一家迁徏于此,为杨氏葑庄始祖,随着年代推移,后有17个姓氏相继迁徏于葑庄,但杨氏人口占多数。至于该村定名为葑庄的缘由,据民间所传,扬氏先祖几代人在农耕劳作中发现,始祖迁徏之土地适宜种植茭白,茭白又称葑草,先祖就把当地定名为“葑庄”。至于后人为什么把葑庄叫作“富庄”,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以杨氏为主体的葑庄村民民风淳朴,勤劳创业,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拼搏,多数家庭逐渐富裕起来,民间就把葑庄叫成“富庄”。再加上叫“富庄”比较顺口,所以长久以来人们就习惯把“葑庄”叫“富庄”,估计今后也一直会延续下去。“葑庄”更多时候只会在书面文字上应用。“葑庄”更多时候只会在书面文字上应用。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葑庄老街

二,勤劳创业发家致富代代相传

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以杨氏为主体的葑庄人,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帮助,勤劳创业,在不同行业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历史上民间流传着有一句话“得(买)田造房,家兴旺”。多数葑庄人就是这样做的,通过农耕、经商、从教、行医、小手工业(木匠、泥瓦工、裁缝等)多种途径,很多人家发家致富,代代相传,具体体现在得(买)田,大兴土木建房造屋。特别是杨氏家族尤为突出。

从1951年土改时阶级成分划分来看,葑庄有14户地主姓杨,每户土地至少在百亩以上,大地主杨汝林有3000亩左右,千亩以上的还有两户。从建房造屋来看,葑庄至少有二十幢深宅大院,建筑结构三至五造进深,有庭院相隔,庭院中种植观偿性花草树木,每造厅前都有木制雕花落地长格,整幢宅院为砖瓦木结构,近似明清建筑风格。解放初期烧掉二幢,土改分房后因多户同住进行的改造使原深宅大院面目全非,建造西环路时拆除四幢。

2020年10月1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文公布无锡市区第二批次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共83处,葑庄有7处入列名录,分别是(69)杨汝林旧宅200至202号,(70)葑庄兄弟宅152至160号,(71)葑庄169至177号(,72)葑庄民居,(73)杨氏宗祠,(74)殷氏宅,(75)葑庄315号北,以上7处建筑都有无锡市政府制发的统一标牌贴在房屋大门上。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葑庄历史建筑标牌

根据上述情况,葑庄的几处房屋建筑,用现在的时尚话来说应该是“高、大、上”天花板级别。

三,富甲一方的绅士杨汝林

杨汝林(1887—1968),清末太学士,锡西地区著名绅士。早在康熙年间其祖上就有租田1000多亩,且经营商贸。至民国年间,拥有租田3000余亩,每年收租金2240余石,并在无锡、横林、葑庄本地开办四家典当行、一家织布厂。杨汝林住宅为五造深宅大院,第一造正厅悬挂《凝财堂》牌匾,每造厅堂前都有雕花落地长格,造与造之间有庭院,有陪弄50米左右,整幢建筑结构十分完美。杨汝林心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理念,在葑庄浜北河边造了一幢“念佛堂”,建筑结构有前后两造,前低后高,中间有明堂,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后相继在六十年代用作大队办公室和万里农业中学校舍,2012年又改为杨氏宗祠(原正宗的杨氏宗祠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已作为葑庄小学校舍)。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现"杨氏宗祠"

(三)捐资助资办学。民国十六年(1927年)与杨祖承一起创办育英小学,所有教育设施费用均由两人承担。

(四)土改期间,在自己已经完成征粮任务的情况下,还向政府赠捐800石粮食。

(五)主动把散留在老宅的银元赠予地方政府。在解放初期杨汝林已迁至无锡市复兴路一座小洋楼居住,六十年代中期有村民向大队反映,杨汝林在老宅里还藏有银元(土改时杨汝林家房屋已分给好几户贫困人家居住),大队派两名有关人员去了解情况,在复兴路派出所民警陪同下到他家,当时杨汝林己卧病在床,两位老师说明来意,家属热情接待,扬汝林十分配合,仔细回忆银元的六、七个储藏之地,银元数字大约5万左右。他主动表态,如能拿到他储藏的银元,将悉数赠予地方政府。但按他所说埋藏银元地点,实际只有取到1万5千多枚,由玉祁地方政府安排信用社保存。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银元

漏失的近2万5千枚银元的去向有很多知情人,其余近万枚不知去向。因杨汝林解放初期就移至无锡城里居住,老宅又已经分给好几户贫下中农居住,情况比较复杂。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杨汝林喜欢把有些积累的资产兑成银元保存,所以坊间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葑庄银子,石塘湾金子,双庙蚊子。

杨汝林虽然是锡西地区最大地主,但他在家乡的所作为,村民都看在眼里,所以在广大老百姓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四,葑庄老街的演变

清朝康熙十七年(1687年),杨霆四世曾孙杨芝芳拥有良田近千亩,并经营典当、米行,这是葑庄街市的雏形。历经近两百年至咸丰十年(1860年)形成丁字形街市,分为主街、殷家场和横街三个区域。主街呈东西走向,长约百米、宽2.9米,街道为金山石铺设,商铺南北相对,铺面都用排门板早开晚关。1908年至1934年,葑庄为镇建制。

当时杨汝林、杨祖承顺应民意积极参与街铺建设,并特地向无锡县政府申办邮政代办所和集市,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把殷家场作为集市场,由杨福臻在主街东边朝南开办邮政代办所,还与礼社接通电源。从此葑庄街市各类店舖基本齐全,有百货、日杂、粮油、肉庄、豆腐坊、摇面店、典当、医药、南货、理发、成衣、诊所和邮政代办所等,基本能滿足方园十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每逢农历初一、初六为葑庄街集市,殷家场上有苗猪买卖,过街棚底下的早市有20多个小商摊经营蔬菜、水果、鱼虾、早餐及修补等。平时上午葑庄街市人群川流不息,每逢集市更是磨肩接踵,人山人海,呈现出葑庄街市商业繁荣景象。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杨氏屋脊” 杨汝林的商铺建筑

抗战前夕,葑庄街市有18个行业、25家商店。日寇侵华期间,烧杀抢掠,民不聊生,葑庄街日渐萧条,大多数店铺歇业关闭。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葑庄街道满目苍夷,街道路面坑坑洼洼,昔日街道景象面目全非。新中国成立前,葑庄街道仅剩一家杨松耀经营的烟酒日用品商店,后来杨小栋开了一家日用商品店,刘万泉开了一家理发店。杨福臻管理的邮政代办所,1963年由礼社代办所接管,二队薛友仁为邮递员,葑庄邮政代办所关闭。

医疗诊所,1962年陆雪俊被精简回家务农,诊所仅剩陈志铨一人。1965年无锡医专毕业生贾仁伦(与玉祁医院冯增铿、徐耀松、前洲医院赵欣菊等同学)由玉祁公社联合医院安排至葑庄诊所工作,二年后调至洛社医院工作。1969年诊所改为“卫生室”,原诊所医生陈志铨、陆小丙和刚从卫校毕业的赵荣伦三人为卫生室医生。1972年大队安排民间伤科陆乃炳进卫生室工作,知青肖子寿经参加卫校培训后也在同年进卫生室工作(1979年落实政策上调至玉祁卫生院)。1980年左右卫生室移建至村委办公室旁,老一辈从医者退离,赤脚医生张文秀、杨敏娟、周元能到新卫生室工作。

1954年国家推行公私合营,各地小商小贩由公社组建玉祁供销社。杨小栋小商店自动关闭。杨松耀经营的店铺以股份形式入股玉祁供销社,并更名为玉祁供销社下伸店,货源有玉祁供销社定期配送。1987年该下伸店也歇业,这也许是最后一家离开葑庄老街的店铺。从此葑庄老街市完成历史使命。为使葑庄老街市给后人留下昔日繁荣的历史印记,万里村委特地出资,在2020年用石板在主街道上铺设了一百米新街道。

五,民族工业的缩影

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葑庄杨惠安的女婿常州举人费铁成家境殷实颇有经商头脑,胸怀大志斥巨资,在途经葑庄的五牧河西的渡善挢西侧旁,买下15亩土地和30亩桑田,创办了从制种、养蚕、收茧、缫丝一条龙的 “隆昌茧行”。一家茧行能够完成从制蚕种至蚕丝成品销售,在无锡地区是极为少有的。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隆昌茧行收购蚕农蚕茧

费铁成买下土地后,大兴土木,在东临河边轮埠处建造八间平屋连为一体,作为收购蚕农蚕茧之用。南北两面各造东西走向的16间高平房,都有过水走廊连接,南北房屋相距25米,大门为朝西,造型似欧式建筑,所有过水走廊呈U形。南面16间,分3间连体共15间用作养蚕结茧,剩余一间作办公用地。北面16间,10间作为缫丝,2间作堆物仓库,另外4间作制蚕种用,当时所制蚕种名“老虎牌”,销往无锡、武进地区。养蚕制种房屋都有天花板吊顶。

养蚕和收购都有季节性,分春秋两季。养蚕女工主要来自附近农村,养完蚕后回家务农,每年春秋两个轮回。因当时无电,缫丝工艺都是手工操作,蚕茧抽丝俗称“打盆”,抽出的丝要卷绕到丝筐上,丝筐装在铁制轴上,铁轴长六米,8个丝筐等距离摆放,丝筐转动需用手摇转动铁轴,由两个男工轮番操作。打盆需用炉灶烧热水,用笼糠作燃料。一般重体力活由男工做,其它工艺均由年轻女工操作。缫丝原材料靠茧行两季收购和自身养蚕后成茧,足以满足缫丝需求。茧产量多时,还需开夜工缫丝,没有电灯,就用汽油灯。缫丝要用大量的水,在紧靠北侧厂房后面挖了一个水池,用铁管通向水池定时抽水。就是这样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硬是缫出了质量上乘的蚕丝。积到一定数量后的蚕丝用船水运至上海销售。当时有“一船银元一船丝”的说法,可见当时蚕丝的昂贵。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手工缫丝操作

“隆昌茧行”费铁成顺利经营了几十年。1930年,有装满蚕丝的一条货船在运往上海销售途中被抢劫一空,血本无归,一年辛劳化为乌有,资金链断缺,再加其他一些因素,心灰意冷的费铁成在无奈之下宣告破产。

大约过了两年左右,原籍也是常州后定居陆巷的李寿伦与费铁成谈妥,租下隆昌茧行所有房屋设备,由李寿伦接管经营,把缫丝部分起名为“宏伦缫丝厂”,把制种养蚕名为“裕农蚕种场”,蚕种品牌改为“财神牌”。在制种养蚕一块,特地聘用了毕业于浒墅关桑蚕学校(后改为苏州丝绸学校,以后又并入苏州大学)的于荣如(后成为老板李寿伦的儿媳妇)作为技术员,用科学知识养蚕制种,产量质量大幅度提升,“财神牌”蚕种倡销无锡、武进地区。在缫丝厂方面,也聘请技术人员,工艺有所改进,蚕丝质量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所产蚕丝仍是销往上海。这种情况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行公私合营,“宏伦丝厂”和“裕农蚕种场”停业,于荣如同志被西漳“三五馆蚕种场”聘为技术员,直至退休。

“隆昌茧行”经营六十多个年头,葑庄女婿费铁成和李寿伦家族,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六,浓浓军民鱼水情

1950年深秋,有一支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战斗的解放军部队需要休整。当时洛社区公所通知万北乡(隶属洛社区公所管辖)安排一个营的解放军休整。万北乡把休整部队安排在葑庄和陆巷(两个村相距百米左右),葑庄安排两个连,陆巷安排一个连,伤病员安置在鹅子岸,营部设在葑庄。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前往葑庄休整的解放军官兵

休整解放军官兵给村民第一印象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在陆巷体整的一个连部队一到休整地,就整齐划一精神饱满地排列在陆巷村小学操场,在连后勤干部和村干部落实居住地的间隙,值班军官一声口令“立正!坐下!”只听“刷”的一声,战士们都坐在背包上,接着有一位高个子战士站到队伍前面,挥手指挥全体官兵齐声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其它革命歌曲,村民都感到十分震撼。

村民们把自家最好的房间给休整官兵居住,休整战士每天早晨给住户村民担水扫场,每天晚上在村子周围和住户家门前站岗放哨,平时与村民相见,互带笑容热情招呼。

地方政府给予了解放军官兵很高的伙食标准,炊事班派人隔天去洛社区公所领取,肉鱼从不间断,其他蔬菜食品也很丰富。有一次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孩子(据说从山东过来)来陆巷休整连队探亲,因休整战士都是睡统铺,陆巷户主徐根南,特地把自家住的房间让给探亲家属居住,连队领导特意向徐根南表示谢意。

军民之间还搞文娱联欢。解放军战士脚踩高跷,题为“采茶扑蝶”,其中一名手拿一根竹杆用线吊着一只手制蝴蝶晃动,其他几名战士手拿纸扇争相去扑抢,战士和村民不时发出欢笑。村民中年轻女孩和学生组成腰鼓队和秧歌队一同参与联欢,整个操场上欢乐笑语不断,军民之间其乐融融。以上场景为笔者(当时十岁)亲眼目睹。

更为感人的事是,葑庄解放军休整住地旁边殷家场一户人家深夜时特发火灾,顿时火光冲天,隔壁一户姓殷人家发觉后立即跑到场地中央大声高呼“着火了”!稍一会功夫,一批解放军官兵奔赴火灾现场,与村民一起灭火,有好几位战士还爬上火场隔壁房顶上,将盛满水的木桶递传往烈火上浇泼,有的战士用锄头铁耙敲打着火屋面房樑,阻断火势向两边延伸,有两位战士用力过猛,脚未站稳跌入熊熊燃烧的火里,摔成重伤并严重烧伤,经两天两夜抢救终究无效不幸壮烈牺牲。还有八名战士在救火中不同程度受伤。这场火灾火势十分凶猛,当地村民说如没有解放军及时参加救火,殷家场大半条巷要烧掉。牺牲的两名解放军战士就埋在葑庄村后,送葬那天殷家场四周好多村民含泪送别两位英雄,特别是火灾户人家更是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在场村民无不为之动容。据说为救火而牺牲的二位战士被追为“烈士”。

这次解放军在葑庄陆巷休整,与两村村民共同谱写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篇章。

再加一段小插曲。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葑庄小学倡导三年级以上学生每人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写一封慰问信。过了没有多少时间,女学生王萍珠收到了朝鲜前线志愿军叶亦城的回信,信中还夹带了两块降落伞小布条,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战利品。他俩通过鸿雁传书,互生情愫,后结为夫妻(叶亦城是营干部),这段姻缘成为坊间村民茶余饭后的一段佳话。同时接到回信的还有陆巷陆炳方,回信志愿军具名陆义山,笔者亲眼目睹。大致内容为鼓励陆炳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等。据文字内容,文理清晰流畅,字迹还十分飘亮,估计是一位拿笔杆子的志愿军文职干部,后往来中断。

七,深厚的文化底蕴

葑庄人历来崇尚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举时代就出过举人和大量秀才。民国十六年(1927年),葑庄知名乡绅杨汝林和有识之士杨锡麟、杨祖承、杨应麟等人,借名宅“宝健堂”创办育“育英小学”,特聘前洲黄石街华德芳任首任校长、朱力仙为教师,开设1一3年级和4一6年级两个复式班的完小。部分校董义务授课,杨祖承书法、杨锡麒常识、杨荣麟祘术,学校绝大部分经费由杨汝林资助。

两年后,学校迁至杨氏宗祠,易名为葑庄小学。1952年,陆巷小学高级班并入葑庄小学,1956年葑庄小学被无锡县教育局命名为“葑庄中心小学”,校长由民主村余万程担任。彭丁桥、黄泥坝、韩村里等小学都隶属于葑庄小学管辖。1958年春,因初中尚未普及,为解决玉祁南片三个大队小学毕业生的升学问题,在葑庄杨涤生、杨祖承家建办了“万里农业中学”,校长为蓉湖姚根章,教师有薛焕模、刘俊玉(五牧人)、王萍珠、杨纪荣(葑庄人)。共有学生125人,设三个班级,后改为“万里蚕桑技校”,校址在五牧河西“隆昌茧行”,学生在制种场学习蚕桑技术,1959年9月并入大墩农业中学。

1964年9月国家大力提倡半耕半读农业中学,因葑庄有良好的教育氛围,所以把万里农中作为试点,1964年9月就开办。校舍设在杨汝林建造的念佛堂,设两个班级,50多名学生。1968年改为民办初中,校舍迁至葑庄小学内。当时教育部门把这类学校称为“戴帽子初中”。

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大力提倡举办幼儿教育,葑庄幼儿园又作为公社试点,先搞一年,陈光辉(下放干部,无锡市连元街幼儿园园长)为辅导员,教师有刘菊芬。时任大队书记单龙基(葑庄人)十分重视教育,由大队出资新建两间教室和一只厕所,施工第一天,单龙基书记和笔者一起衬匠半天。在同一年,玉祁中学把一个高中班放置到葑庄小学,教师有刘玉汉(玉中语文教硏组长)、杨维南〈数学致师),生源来自玉祁南片五牧、黄泥埧、万里三个大队共20余人。葑庄小学校舍中,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直至高中班都齐全,这在无锡县内也是少有的。

商贸四字顺口名字公司,商贸三字顺口名字公司

61年在葑庄小学校门前大队单龙基书记(后排右)与部分青年合影

葑庄之所以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以杨氏为主体的葑庄人,勤劳创业发家致富,代代相传,有好多户人家成为了家境殷实的家庭,家长对子女传授读书的重要性。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的重要性,在葑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已深深扎根在心。从民国元年至1949年,葑庄就有大专院校毕业生50多人,,而其它乡村仅有凤毛麟角。解放前一般农村家庭子女能够小学毕业就算不差了,读中学的也是廖廖无几,有的还要中途辍学。总的来说,葑庄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多种因素组合而成。

八,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葑庄从古至今十分重视教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个领域中,自强不息,勇攀高峰。近现代(明清时期不计)有知名人士46人(近现代18人,近代28人)

近现代知名人士18位,不一一列举简历,仅举五例(下列名人简历从简)

杨汝林(l887一1968),清末太学士,锡西地区著名士绅,民国期间已拥有良田3000余亩,年收入仅靠租米(稻谷,小麦)2240余石,还在无锡、横林等地开典当行和织布厂等,为锡西首富。他本人还热衷于公益事业。虽然土地改革时被评为无锡大地主,但在广大老百姓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前文已有介绍)。

杨心田(1897一1965),开明士绅,早年在陆巷当过私塾老师,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例如 ,铺筑多条砖路。为保一方平安购买消防设备(救火洋龙),资金来源主要是他与长子杨文霖在上海的葑庄人中募捐善款为主,洋龙购回后,葑庄、陆巷、洑巷,远至洛社、横林、玉祁等地有火灾发生,及时赶赴灭火。葑庄小学要造大礼堂,又是他急赴上海与女婿、女儿协商(因亲家公在上海开药铺),亲家仰他人品,即献巨资500元,以解资金不足燃眉之急。其家风良好,教子有方,其子文霖、秋澄、秋洪分别毕业于全国名校,交大、清华浙大,皆为国家栋梁之才。

杨振雄(1898一1943),字租承,开明绅士,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年轻时办私塾,1927年兴“洋学”,与扬汝林创办“育英小学”,任校董,并亲自授书法课。顺应民意,与杨汝林等,向无锡县政府申请开办邮政代办所,通电照明,兴办集市(当时葑庄街市已有各类商铺30余家),一切事宜均由杨振雄经办。并且教子有方,长子云龙、次子云卿、三子云程皆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一门三英”名扬乡里。

杨锡成(1911一1987),上海国棉九厂工程师。从1955年起至1959年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6年到北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群英会),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周恩来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杨云龙(1919一2005),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学家,著名水彩画艺术家,曾任江苏美术家协会水彩画委员会主任,作品入选第三、四、六、八、九届作品展,成功举办四次个人画展,1992年所编写的《水彩画》教材,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其他13位名人只列名字:杨仲言(1887一1961),杨祖述(1914一1949),杨庆璋(1917一1993),杨文和(1920一2000),杨春霖(1921一2005),杨云卿(1921一1975),杨伯荣(1922一2000),杨秋澄(1927一1997),杨焕金(1927一2020),杨云程(1928一?),杨祖玉(1929一2009),王宏志(1936一2012),杨卫中(1963一2007)

现代名人28名,他们是:

杨培康(1924一2011),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政研室主任(正军级),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39年在上海震旦附中读书时接触中共地下党组织,于1941年由上海地下党选送至苏北盐成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野第七纵队教导团指导员,曾先后立大功、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两次,被华东军区授予工作模范称号、二级英模奖章。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军委宣传工作,参与《解放军报》筹备创刋工作,任该报编辑部副主任、主编、副社长等职。1985年任解放军总政办公厅政研室主任。1978年当选全国五届人大代表,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杨昌霖(1931一),中共党员,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正局级)。1989年评为新闻出版社高级经济师,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退休。

王宏才(1934一),曾在无锡市轻工局工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原无锡县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1994年创办横云书画院。退休后继续推广书法艺术,举办书法展览等。他的作品结构严谨端庄,笔力刚韧笃实,书风淳朴自然,雅俗共赏。

杨嘉康(1936.7.一),中共党员,中共淮北市委委员,淮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厅级),高级工程师,1959年出席国家测绘总局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评为安徽省劳模。曾任《淮北战略研究》总编辑,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安徽省淮北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一文,发表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选编》。

杨延龄(1938.9一),中共党员,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武官(正师级),196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语系,1974年8月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军事专家办公室首席翻译。曾多次受到部队嘉奖,被国防部、总参谋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杨涵铭(1939.4一), 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后调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曾发表神经外科专业和急诊专科论文40余篇,出版《急珍医学》等专著和译著40余部,曾任上海医疗复苏组副组长,上海急诊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获终生成就奖。1999年退休,被多家医院聘任顾问医师,至20l5年谢聘。

杨诚芳(1939.10一),扬州水利学院副院长,教授,扬州市政协副当席(厅级),发表过《地表水资源与水文分析》,《论高等专科教学》等著作。1990年获水利部先进个人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殷树勋(1946.12一),中共党员,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教授,主讲《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高级工程师,获1980年度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02年通过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CMM3级鉴定,业绩载入《无锡名人辞典》。主编全国计算机技术培训统编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译著《信息技术典型题解》等。

杨国良(1956.8—),中共党员,无锡市税务局惠山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8年2月无锡市地方税务局记三等功一次,同年4月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杨福良(1962.2一),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先后任无锡市团委副书记、无锡市郊区区委常委、郊区副区长等职。2006年1月任无锡市发改委副主任,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任无锡市金融办主任,2013年5月任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沈梅琴(1965.1一),女,无锡裕通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江苏省劳动模范。2016年任无锡市人大代表,2008一2011年期间担任惠山区政协委员,2010年6月获无锡市“十佳环保女性”称号,2015年被评为惠山区优秀人大代表,近几年为社会各类捐款160余万。

杨曙(1969.12.27一),无锡市惠山万胜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创立于1999年,无锡地区“美的”空调总代理,固定资产1.5亿,注册资金1500万。2019年创办万事胜商贸有限公司,经营格林豪泰酒店和苏宁贸易有限公司。2012年当选惠山区政协委员,2012年到2016年连续5年被玉祁街道授于“优秀企业家”称号。

盛建刚(1979.9.21一),中共党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郑州纺织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2年创立全盛纺织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产品以外贸出口为主。2017年,联合创办全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目前员工有700多人,年产值近5亿,创造利税2000多万,2016年为玉祁街道外贸进出口贡献单位、经济增量贡献单位,优秀企业家。2017一2018为开放型先进企业,2019年被评为惠山区外贸进出口突出贡献企业,2021年被评为惠山区“五一创新能手”。

杨培良(1932.2一), 中共党员,上海建筑工程学校党支部办公室主任,政工师。

杨伯勤(1932.6一),中共党员,包头钢铁焦化厂厂长,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

殷叔勋(1933.6一),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湘潭电机三分厂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杨秋淇(1934年.10一),195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国家电力部(本部)高级工程师

杨鹏龄(1934.12一),中共党员,上海印钞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杨亚新(1935.4一),女,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大学医疗系,内江市妇幼保健所副所长, 7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党员,两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卫生工作者。

杨蕴定(1936 .5一),中共党员,保定地区建筑公司安装公司科技处处长,副总工程师。

杨金康(1936,10一),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公安学校(中等专业),由国家公安部授予一级警督警衔,副处级干部。

杨承业(1937.12一),1961年毕业于哈工大,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殷俊生(1939.1一),中共党员,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检验处党委书记(正处级),1968年评为该公司劳动模范。

殷秀媛(1939.6.25—),女,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玉祁中学高级教师。

杨仁康(1943.6一),包头市基安机械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厂长,1986一1987年度两次被评为包头市先进生产者。

杨雲碧(1943.9一),女,安徽黄山卫校副教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自学成才一等奖

杨应崧(1944.5一),中共党员,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石化院院长,教授,

杨昆冈(1944.9一),196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上海石油化工公司高级工程师,曾两次获得化工部科技进步奖。

一代一代葑庄人的勤劳创业,不仅造就了这里经济社会的繁荣发达,也积淀了崇文尚教之风。近现代从这里走出的各类英才,为这座村庄增添了魅力和活力,也是葑庄的骄傲,更将激励现代葑庄人传承宝贵精神,弘扬家国情怀,不负这方水土的养育。

天赐起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大师人工一对一起名添加 微信:stura998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nciqm.com/1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