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我的身上流淌着谢氏家族的血脉,所以从小就有很强烈的家族观念和浓厚的家族情结。只要是见到姓谢的人,我就会觉得分外亲切。因为是同为谢氏族人,我们就是一家人,我就会主动想办法问询家住何方?什么字辈?是否与我家祖上传下来的字辈相同?该怎样称呼对方?总希望能够在确定字辈相同后是本家。这种观念与情结一直从小伴随我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观念和情结更加地强烈。

在家里,父母讲述我们这个家族的历史早已是家常便饭。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谢明照就经常给我们讲迁移的历程。他说我们这一支谢氏家族在清朝时奉旨湖广填四川,迁移到四川省安岳县文家山(东经:105.135889,北纬,29.985010,海拔,503米)楼房(东经:105.138456,北纬:29.984924,海拔:415米)沟。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安岳县迁移到四川省雷波县永盛区天姑密乡(东经:103.711287,北纬:28.254386,海拔:1334米)青岗坪,然后再迁到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东经:103.635043,北纬:28.234257,海拔:800米)溪洛渡(东经103.663037,北纬28.244113,海拔:490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农场村溪洛渡坎上小水沟),再到飞凤乡倮儿沟(东经:103°38′49″,北纬:28°11′54″,海拔:海拔:848米)旁谢家寨堡(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吴家院子。北纬:28°11′53″,东经:103°38′51″,海拔:862米。再迁到长岭岗中嘴(北纬:28°11′49″,东经:103°38′32″,海拔:924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长岭岗中嘴)

此后再未变迁到如今。而母亲葛宗菊则给我们讲谢家150年来跌宕起伏的发家及败落史。这在我幼小的大脑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1990年代,我在云南省昭通地区公安处刑警大队(东经:103°42′52″,北纬:27°20′15″,海拔:1932米)工作。有一天在阅读一份公安杂志时,突然看到杂志上登载的一篇署名为“安岳县公安局 谢明文”的文章。“安岳县”这三个字是我少时的记忆,且“谢明文”与我父辈的字辈相同,一股炙热而浓烈的亲情感瞬间溢满全身,我相信他一定是我的本家,当即决定要写信与这位叔辈取得联系,了解谢氏家族在安岳县的过往。但是后来写好的信始终未寄出,错失一次与先祖所在地的家人取得联系的机会,至今仍觉遗憾。

2006年7月16日趁到永善县出差之机,我回家(永善县城新华街永善县电信公司家属区,东经:103.635131,北纬:28.233340,海拔:781米)探望父母,父母又给我讲起家族史。我当即找出家里的那本父亲手抄的家谱,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并作了简略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从入川始祖谢世定到我这一代的繁衍分支。

家谱记载的字辈为:国元天心志,才朝仁登世;君承鼎宗祖,正大光明廷;厚代文昌仲,荣华富贵兴(后十个字辈是迁移到永善县后,由谢祖传第三子谢正泰增补)。

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世定公墓

湖广迁川始祖谢世定:1659年生于湖广省永州府零陵县(现为: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开善乡龙庆里私巷宅。大约1708年春夏奉旨填押四川省安岳县永康乡文家山(东经:105.135889,北纬:29.985010,海拔:503米)楼房(东经:105.138456,北纬:29.984924,海拔:415米)沟(现名为: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千佛乡花桥村文家山楼房沟),从零陵县携其妻刘氏和长子谢君龙填押四川,途经四川省潼梁县坚德沟(现名为:重庆市铜梁区坚德沟)时生下谢君凤,稍作休整后继续前往安岳县文家山楼房沟并定居(居住地址为东经:105.138221,北纬:29.985994,海拔:432米)。 一同前往的可能还有其他本族人。到楼房沟后又生谢君福和谢君禄。

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世定公祖屋宅基地上,谢明华所建的房

相承:1、谢君凤:系谢世定第二子,1708年生于四川省潼梁县坚德沟(现名为:重庆市铜梁区坚德沟),1791年去世时安葬在四川省安岳县千佛乡文家山(东经:105.135889,北纬:29.985010,海拔:503米)楼房(东经:105.138456,北纬:29.984924,海拔:415米)沟(现名为: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千佛乡文家山楼房沟)。谢君凤之妻李氏系遂宁人,谢君凤与李氏共生养三子,分别是谢承书、谢承礼和谢承相。谢承书和谢承礼及其后代当时居住在文家山楼房沟。

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寻根的谢廷方和谢廷阳在君凤公墓前。左为谢廷阳,右为谢廷方

2、谢承相:系谢君凤第三子,1748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千佛乡文家山(东经:105.135889,北纬:29.985010,海拔:503米)楼房(东经:105.138456,北纬:29.984924,海拔:415米)沟,大约在农历1798年正月初7日至1805年9月16日期间携其长子谢鼎宽夫妇、次子谢鼎忠夫妇、三子谢鼎恩夫妇、谢承书第五子谢鼎全夫妇、谢鼎宽长子谢宗兰夫妇、谢鼎宽次子谢宗瑞夫妇、谢鼎宽第三子谢宗元、谢鼎宽第四子谢宗德、谢鼎忠长子谢宗魁夫妇、谢鼎忠次子谢宗月、谢鼎全夫妇和谢宗章等人从安岳县迁移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永盛区天姑密乡(东经:103.711287,北纬:28.254386,海拔:1334米)青岗坪居住。1814年去世时安葬在雷波县永盛区天姑密乡(东经:103.711287,北纬:28.254386,海拔:1334米)青岗坪。

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谢廷方在前往途中,进千佛乡界时留影。

3、谢鼎宽:系谢承相第三子,1768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千佛乡文家山(东经:105.135889,北纬:29.985010,海拔:503米)楼房(东经:105.138456,北纬:29.984924,海拔:415米)沟,随其父迁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永盛区天姑密乡青岗坪,1837年去世时安葬在云南省永善县井底川主庙旁(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县粮食小区旁,东经:103.632601,北纬:28.239120,海拔:821米)。

在农历1821年6月6日至1825年7月16日期间又从雷波县永盛区天姑密乡青岗坪迁移到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井底溪洛渡(东经:北纬:海拔:)坎上小水沟(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农场村溪洛渡坎上小水沟)。同时迁到永善县溪洛渡坎上小水沟(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农场村溪洛渡坎上小水沟)的人还有:谢鼎宽长子谢宗兰夫妇一家(包括其长子谢祖刚、次子谢祖常和三子谢祖友)、次子谢宗瑞夫妇一家(包括其长子谢祖荣夫妇)、三子谢宗元夫妇、四子谢宗德夫妇和五子谢宗翰夫妇。

谢宗兰先后在永善县马楠乡杉木林、溪洛渡镇云桥村观音桥和打板林附近居住过,其长子谢祖刚、次子谢祖常后来迁到永善县溪洛渡镇干海子(东经:103.619715,北纬:28.221162,海拔:983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干河村)居住。谢宗瑞一家先后在永善县溪渡镇雪柏村赖家坪居住,后又迁到永善县井底飞凤乡倮儿沟(北纬:28°11′54″,东经:103°38′49″,海拔:848米)旁谢家寨堡(现名为: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旁吴家院子,北纬:28°11′53″,东经:103°38′51″,海拔:862米)。谢宗元与其长子谢祖礼、次子谢祖义迁到永善县井底飞凤乡倮儿沟旁谢家寨堡(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旁吴家院子)。

谢宗德的长子谢祖传从永善县溪洛渡镇农场村溪洛渡坎上小水沟迁到永善县井底飞凤乡倮儿沟旁谢家寨堡(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吴家院子)。谢祖训和谢祖烈先后迁到溪洛渡镇雪柏村新堰塘(东经:北纬:海拔:)附近。谢宗翰先后迁到溪洛渡镇云桥村打板林和马楠乡杉木林,其长子谢祖兴和次子谢祖望先后迁到永善县溪洛渡镇云桥村打板林、观音桥附近和马楠乡杉木林等地。

在农历1852年5月之后谢鼎忠长子谢宗魁夫妇一家迁到永善县溪洛渡镇农场村溪洛渡坎上小水沟,二子谢宗月未同迁往,三子谢宗朋夫妇一家迁到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倮儿沟谢家寨堡(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吴家院子。北纬:28°11′53″,东经:103°38′51″,海拔:862米)。四子谢宗廷迁到永善县井底四方石(东经:103.650228,北纬:28.217082,海拔:685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槐花树四方石)附近(东经:103.650959,北纬:28.207497,海拔:837米)。余者不详。

4、谢宗德:系谢鼎宽第四子,1798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千佛乡吴家湾,随其祖、父迁移到四川省雷波县永盛区天姑密乡青岗坪,后又迁到永善县井底溪洛渡坎上(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农场村溪洛渡坎上铁锁桥旁周家店),1862年去世时安葬在云南省永善县井底川主庙旁(现名为:云南省永善县溪洛渡镇县粮食小区旁,东经:103.632601,北纬:28.239120,海拔:821米)。

5、谢祖传:系谢宗德长子,1828年生于云南省永善县井底溪洛渡(东经:北纬:海拔:)坎上小水沟(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农场村溪洛渡坎上铁锁桥旁周家店)。并从溪洛渡坎上小水沟迁移到井底飞凤乡倮儿沟旁谢家寨堡(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吴家院子)居住。1864年去世时安葬在永善县井底鸡爪屯下议学(东经:103°38′38″,28°11′38″,海拔946米)坎上观音庙(北纬:28°11′34″,东经:103°38′42″,海拔951米)旁月亮田背后谢家坟山[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双凤小学(东经:103°38′44″,北纬:28°11′28″,海拔:969米)旁月亮田(北纬:28°11′32″,东经:103°38′41″,海拔:954米)背后谢家坟山(北纬:28°11′32″,东经:103°38′40″,海拔959米)]。

6、谢正清:系谢祖传第二子,1847年生于永善县井底鸡爪屯下议学(东经:103°38′38″,28°11′38″,海拔946米)坎下倮儿沟(北纬:28°11′54″,东经:103°38′49″,海拔:848米)旁谢家寨堡(北纬:28°11′53″,东经:103°38′51″,海拔:862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旁吴家院子),去世时安葬在永善县井底下议学观音庙(北纬:28°11′34″,东经:103°38′42″,海拔:951米)旁月亮田(北纬:28°11′32″,东经:103°38′41″,海拔:954米)背后谢家坟山(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双凤小学旁谢家坟山,北纬:28°11′34″,东经:103°38′40″,海拔:959米)。

7、谢大明:系谢正清长子,1869年生于永善县井底鸡爪屯下议学(北纬:28°11′38″,东经:103°38′38″,海拔:946米)坎下倮儿沟(北纬:28°11′54″,东经:103°38′49″,海拔:848米)旁谢家寨堡(北纬:28°11′53″,东经:103°38′51″,海拔:862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旁吴家院子),去世时安葬在永善县井底下议学观音庙(北纬:28°11′34″,东经:103°38′42″,海拔:951米)旁月亮田(北纬:28°11′32″,东经:103°38′41″,海拔:954米)背后谢家坟山。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双凤小学旁谢家坟山(北纬:28°11′34″,东经:103°38′40″,海拔:959米)。

8、谢光银:系谢大明长子,1907年生于云南省永善县井底下新场坎下倮儿沟(北纬:28°11′54″,东经:103°38′49″,海拔:848米)旁谢家寨堡(北纬:28°11′53″,东经:103°38′51″,海拔:862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倮儿沟旁吴家院子)。后从谢家寨堡迁移到玉笋乡长岭岗(现名为:玉笋村)、飞凤乡(现名为:双凤村)野鸭塘湾子头观音桥(北纬:28°11′7″,东经:103°38′55″,海拔:708米)、飞凤乡(现名为:双凤村)长岭岗夹夹石坎上(北纬:28°11′8″,东经:103°38′18″,海拔:918米)。1950年6月携其子——我的大伯谢明高和我的父亲谢明照又迁移到双凤村长岭岗中嘴(北纬:28°11′49″,东经:103°38′32″,海拔:924米)并定居下来。去世时安葬在中嘴(北纬:28°11′48″,东经:103°38′34″,海拔:929米)。

9、谢明照:系谢光银第二子,也就是我的父亲。1933年生于永善县井底双凤村野鸭塘湾子头观音桥旁(北纬:28°11′7″,东经:103°38′55″,海拔:708米,现名为: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凤村野鸭塘湾子头观音桥旁)。

梳理了上述情况后,我手绘了一份繁衍分支图交给父亲谢明照。父亲将其收入家谱。

我们一家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谈论家族史,远久的只知道是从湖广省永州府零陵县开善乡龙庆里私巷宅迁移到四川省安岳县文家山楼房沟。但具体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也没有听说有人去寻找过。

我的先祖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一直都想前往探究,我的父母及兄弟亦有此想法,但终未成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不断地增长,我要去探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我弟谢廷阳也有着更强烈的寻根念头,并一直在做研究。

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祖地接待的宗亲在谢明华家门前留影

2013年5月8日晚,廷阳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已与四川省安岳县的家族联系上了,准备去寻根,并讲述了找寻的过程:他利用工作便利,通过家谱提供的线索,最终确定家谱上记载的文家山楼房沟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千佛乡境内。他联系到安岳县千佛中心小学一位老师,这位老师说认识一位姓谢的,并且就是安岳县千佛乡花桥村委会主任谢明华,并告诉了手机电话号码。他已通过电话与谢明华联系上了,谢明华就是文家山楼房沟人,谢世定也是谢明华的先祖,字辈与我们的相同,可以确定是本家。听了廷阳的电话,我也很激动,并决定与廷阳一同前往寻找祖先的足迹。

2013年5月9日,我向单位请假,准备好纸笔、车载GPS定位仪和一台佳能数码照相机,另外还为谢明华准备了一坛酒和昭通月中桂生产的绿豆糕等礼品。同时也为谢世定等先祖准备了印刷的最新型的超大面额的冥币和香蜡。乘坐火车从昭通到达水富县与廷阳汇合,并商定第二天出发事宜。廷阳还准备了一台摄像机,准备用作记录这次寻根之旅,同时廷阳还把家里的他自己打印的那份家谱复印件带上。

2013年5月10日早7点05分,我与廷阳开一辆捷达牌轿车从水富县城出发,经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专线公路、内宜高速公路、遂宁高速公路及四川206省道前往。途中,兄弟二人都在讨论这次前往要做的各种事。快到千佛乡时,突然看见路边有一块不大的路牌,上写三个大字:千佛乡。我们立即停车,分别下车与路牌照相合影。到达千佛小学旁时,再打电话与谢明华联系问询到他家住千佛乡龙佛街34号。原来,他家早已经致富并搬离了楼房沟,到千佛乡政府所在地的街上居住了。我们直接开车到达他家门前。

分别两百多年来,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住在安岳县的本家族人。谢明华幺叔及幺婶与我们热情握手,热情地把我们兄弟二人迎进家里,热情地问候,热情地递给茶水,热情地欢迎我们寻根。稍作休息后,我们将礼品送给谢明华幺叔,并说明这是居住在永善县的谢氏族人的一点心意。我们向叔婶讲解了此行目的,并介绍了先辈从安岳县文家山楼房沟迁到雷波县天姑密青岗坪,再到永善县溪洛渡以及现在的情况,同时向叔婶介绍了我们全家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

叔婶也向我们介绍,居住在文家山楼房沟周围的谢氏族人大约有六七百人,以及他们在当地的发展现状。随后幺叔把他家里的家谱拿出来给我们看,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他家的族谱字辈有五十六个字:道德尧舜,寿庆子廷;年邦志才,仁登世君;承鼎宗祖,正大光明;裕昭雍睦,家乐太平;文章永守,孝义长存;国治能盛,兰桂昌荣;安宅吉福,英豪超羣。我们的家谱记载的字辈中“仁登世君承鼎宗祖正大光明”,这十二个字与他们家谱中的相同。对此我认为这是由于当时文化不高,又对家谱不重视,在分支、迁移和传抄的过程中造成的差异。但是他家的家谱记载,谢明华就是谢世定的后代,而我们同样是谢世定的后代。再次确定我们是本家族人,都是先祖谢世定一脉相传的后代。

我们兄弟提议,请谢明华幺叔带我们去拜谒先祖谢世定。谢明华叔婶二人与我兄弟二人同车前往楼房沟,经过一段硬化路后进入土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凹不平,路中形成一大水塘,车辆不能正常通过。于是由廷阳一人开过不平整路段,我和谢明华叔婶二人走过去。再往前走一段路后就没有路了,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路边步行前往。

到达楼房沟附近时,谢明华在前面引路,在前行的过程中看见一人在地里做农活,谢明华幺叔就与他讲我们是从云南省永善县来的谢氏族人,是来寻根的。并与我们讲此人姓蒋,在历史上,楼房沟只有谢蒋周三个家族,其中谢蒋两个人就结拜为兄弟。从结拜之时起谢蒋两姓的人是不开姻亲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已有结姻亲的了。

经过一段田地边小道后,有一小土石山脊呈龙形状,龙头一直伸向前面,头低尾高。龙身上长有一些树林和杂草,龙身周围都是田地,龙头前面是三块梯田,三块梯田前面是一水型水库,水库前面是各种小山和树林。龙身上有几座乱坟,龙头周围也有好几座坟墓,谢明华指着龙头最前面的一座高大雄壮的坟墓告诉我们:这就是谢世定的坟墓(东经:105.140531,北纬:29.985842,海拔:419米),每年清明节时,住在文家山周围凡是谢姓的族人都要来拜祭,人很多,也很热闹。此地大地名叫土地坳,现在地名叫老祖头。

此墓座在龙头的正前面,用一种酱色沙石砌成,整墓的下部已被泥土掩埋,但还是显得高大威武雄伟,与永善县的墓形相同。墓右后侧身与旁边的一座更大的墓前端相连。墓前正中立有一用砂石做的墓碑。墓碑显然已被堆积的泥土埋了很大一段在下面,已不能完全露出墓碑及碑文。我用手将泥土扒开了一部分,但还是不能完全露出墓碑及碑文。墓碑上的文字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表面已有风化现象,碑文已不是很显眼了。

可喜的是还有很多文字可以辨认,但不是每一个字都能辨认了。经辨认,碑文上写有谢世定之墓、谢氏的部分字辈及立碑的时间,这些字辈的文字已不能完全辨认,但能辨认的部分字辈文字与永善县谢氏字辈相同。通过碑文可以确定,此墓在谢世定去世后约一百多年以后重新进行过维修,此碑是在维修时所立。由此断定:此墓就是永善县谢氏家族族谱记载的谢世定先祖的坟墓。

我们兄弟二人拿出事先准备的香蜡纸钱向先祖供奉,并按永善县的习惯向先祖行叩拜礼。谢明华叔婶也跟着同行礼。与此同时,就有很多周围谢姓的人陆续围了过来,谢明华叔婶二人就把我们兄弟的情况及来此目的向大家作了介绍。我在墓前碑脚测定了经纬度,廷阳当即向父亲谢明照进行了汇报,我用手机向永善县的家族负责人之一谢明书进行了报告。我们还在墓前与谢明华叔婶及其他在场的谢姓人照相合影留念。

廷阳向旁边的一位正在田里插秧的老人了解族人的历史时,才知道此人名叫谢明鳌。据谢明鳌介绍:谢世定墓碑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他本人组织当地族人捐资进行过加高,现有的墓碑碑文部分这一段是原有的,但碑冠是新加上的,是把原有的墓碑碑冠去掉后,在墓碑上加上现在的碑冠。现在的碑冠比原来的要高大,呈日出光茫四射状。寓意先祖谢世定普照我家族,同时寓意我谢氏家族像望族一样,像正在升起的太阳,光辉照耀大地,前程似锦和发展壮大。

谢明鳌和谢明华介绍:多年来,有很多姓谢的人来此寻根,也都来看过谢世定的墓,但经辨识,都否定了这是他们的祖先。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永善县的谢明忠来到安岳县千佛乡文家山楼房沟,找到谢明鳌寻亲,当时就确认此墓就是永善县谢氏家族家谱记载的先祖谢世定之墓。他是迁移到永善县的谢氏后人中唯一的一位,对谢世定的墓碑加高时进行过资助的人。他是在永善县务基长大,因工作从永善县搬迁到威信县,在威信县司法局等单位工作。我和他通过电话,但没有见过面,他的子女与我平常有一定的联系。

从谢世定墓左侧向文家山方向走,经过一片稻田地,有一栋二层楼房。据谢明华介绍这是他的老房子,此房就是在先祖谢世定的老宅位置重建起来的。由于谢明华长期居住在千佛乡街上,现已无人居住,长期闲置,无人照料,略显陈旧。此房是二层砖混土木结构瓦房,长约二十米。两层都分别有五间房。一楼正面用红砖砌成,每间房都有一道木质门和窗户,呈红色。门上端有钢条栅栏,窗户是钢条栅栏玻璃窗。

并在一楼的檐坎上建有六根砖柱支撑二楼的阳台。二楼为土木结构,正前面向前伸出一阳台,阳台与两端相齐,阳台的护栏砖已全部掉落在地上。房前是一平坝,长约二十米,宽约三四米。我在院坝正中用GPS定位仪测定位置,东经:105.138193度,北纬:29.987488度,可视卫星有12颗。平坝中杂乱地堆放着从阳台掉落的红砖,呈自由掉落原始状,其余地方长满贴地杂草。此房背面是文家山,前面是一片梯田,梯田的前面是水库,山清水秀。站在院坝内向正前看,能够看到低于院坝的辽阔的梯田、水库、延绵不断的群山和树林。

谢明华家老宅右侧与谢明礼家(东经:105.138221,北纬:29.985994,海拔:432米)相邻。谢明礼家是一排土墙瓦房,堂屋正中后墙上供奉有香火(神龛),我认真的看了一遍供奉的香火上的内容。横批:“安位大吉”,左联为:“敬天地千年富贵”,相邻右侧字为:“谢氏堂上历代远祖左昭右穆一脉宗亲香位,川主土主药主真人阴司法官合和二仙之位,是吾宗支”。中间为:“天地君亲师位”。相邻右侧字为:“普同供养,文武夫子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四官财神香位,儒释道教观音大士灶王府君玉驰夫人之位”。右联为:“孝祖宗万代荣华”。

谢明礼家右后侧几十米处,有一片小树林,谢世定夫人刘氏墓(东经:105.138339,北纬:29.985357,海拔:426米)就在这片树林中。墓已残破,很矮小,墓身长满杂草和青苔,没有墓碑。与永善县的墓形相同,四面杂草丛生,年久失修。我们兄弟也进行了祭拜。

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谢廷阳在楼房沟土地凹,向当地宗亲了解情况

距刘氏墓后约几米左右处有一排坟墓(东经:105.138151,北纬:29.985305,海拔:429米),呈一字形排开,从左至右分别是谢君龙、谢君凤、谢君福和谢君禄的坟墓,相互间隔不过一米左右,由于泥土的掩埋,已不能看出各自独立的坟墓形状,基本上连为一体了。坟墓尾有一斜行小路,是平常谢明礼家人出入的通道。路背边是一片柑子林和花生地,这片地呈坡状,高于墓地。由于长年累月的雨水向墓地方向冲刷,将地里的泥土带向坟墓,泥土已将四座坟墓埋掉大部分。四座坟墓的前面形成一个高土坎,墓前已无站稳人的位置。我们兄弟二人将剩余的香蜡纸钱全部供奉给谢君凤及其他三位祖先。

谢君龙的坟墓已被埋大约百分之九十多,只露出一个坟头。谢君凤的坟墓大约被埋百分之八十多,还是只露出一个坟头。谢君福的坟墓大约被埋百分之七十多,露出一个稍大一点的坟头。谢君禄的坟墓被埋大约百分之六十,前面的外棺石不见,内棺同样也敞开,内棺正前面的那块石头已不见 。内棺石长大且厚重,目测内棺空间很大,已看不到里面有什么物品了。从石质来看,石头不是楼房沟产,而是从外地运来。据谢明华和谢明建介绍,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盗墓贼多次光顾都未能打开坚固的四座坟墓,最后一次是在夜间用炸药才将谢君禄的坟墓炸开,盗取墓里财物,其余三墓未被盗。

谢姓和李姓起名,谢姓和李姓起名字大全

君福公和君禄公被盗贼炸毁的墓

谢君禄的坟墓右侧有一片梯田,夹在龙形山脊尾和墓前凸起的田地之间,一直向前通过谢世定墓旁与水库尾相连,呈一月湾形。据谢明建、谢明华和在场的人介绍,以前在最上端的两块田的位置有一楼房(东经:105.138456,北纬:29.984924,海拔:415米)。楼房现已不见踪迹,楼房所在的位置现已经变成了田地,但楼房的基脚石现在仍深埋在田地里,故名为楼房沟。距楼房沟不远处有一座山,方圆有几平方公里,垂直高约100米,有一条独路通向山顶,山顶上有十余亩平整土地。以前山上住着一文姓人家,故名文家山。在张献忠屠川称皇时将文姓人家斩草除根,所以文姓人家在当地已无后代传人。山顶上至今还有坚固的围墙遗址,由此可以推断文家当时是一大户人家。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也有的人叫作文章山或文江山。

不远处是谢明建家,他家是一栋二层的砖石结构的平房,在当地略显气派,他家的正堂屋内同样供奉有香火。由于供奉二十年左右了,有的文字模糊不清,甚至有部分残缺。能够辨认的文字有:上部横批为“玉树蓝田”,正中为:“天地君亲师位”,左联为:“香烟绕如龙摆尾”,左联右侧内容为“谢氏堂上历代高曾远祖考妣一脉宗亲香位。祖籍福神香火阴司法官一切有感明神神位,是吾宗支”。右联为:“灯光闪似凤点头”,右联左侧为:“普同供俸,文武夫子乐王三圣四官财神和合二仙神位,南海岸上观音大士灶王府君玉池夫人香位”。下部为福德堂,左联为“龙神…… ”,右联为:“赵候广……”,中间为:“供奉…… ”。

我们一起又去观瞻谢氏承字辈兄弟先祖合葬墓。承辈墓位于文家山脚下,墓尾与山脚相连。由于常年山上的泥土向下冲刷堆积,已经把承辈墓的全身掩埋,现在已看不到承辈墓的形状了,只露出承辈墓的正前面。承辈墓的正前面是用大型条石砌成,长约3米多,高约2米多,呈长方形。墓正前面两侧用条石砌成三角形状,与正前面两侧相连,呈八字形向两侧散开。墓前用条石砌成一块平坝,已经被泥土、乱石和杂草掩埋部分,现在可视的面积大约有二三十平方米。

由此可以推断,承辈墓建成之时的宏伟壮观。现承辈墓周围已长满各种杂草和树木,有的已是参天大树,承辈墓就像处于森林的包围之中。由于所带香烛冥币已用完,我们只好行叩头礼。承辈墓是承字辈兄弟的合葬墓,但倒底是几位和叫什么名字的先祖合葬在一起,在场的族人至今没有搞清楚。据在场的族人介绍,以前承辈墓地是教育谢氏子孙的场所。凡是不孝敬老人的或者有偷鸡摸狗行为的谢氏子孙,就要被族人捆绑到此,跪在墓前接受族人的杖责惩罚,令其承认错误,改邪归正不再违反,本人乞求原谅,保证不再犯。承辈墓处是教育谢氏子孙后代的良好场所,族人都能谨记先辈的教导。直到现在,谢氏族人都鲜有忤逆不孝或违法乱纪之子孙。

观瞻完各位谢氏先祖墓后,我们就在文家山楼房沟周围遍访谢氏族人。首访到谢光富爷爷,谢光富向我们讲了一些家族的历史:历史上,在楼房沟住着谢、蒋和周三姓族人,都是在填押四川安岳县文家山时从湖南省迁移到此的。谢、蒋和周姓三人就结拜为兄弟,在白果湾建“三姓祠”作纪念,并在祠中立碑为证。后来谢蒋二人与周姓兄弟产生矛盾,就将石碑埋藏,不承认周姓兄弟了。此祠在1960年时被毁,“三姓祠”遗址现名叫白果庙。谢光富爷爷还邀请我们到他家吃中午饭,由于人多怕给他添麻烦,我们就婉拒了。我们兄弟二人邀请陪同我们的族人跟我们一起到千佛街上吃饭,但他们觉得太远了,不愿意前往。谢光富爷爷还送我们兄弟一袋他家自产的柑子和当地最具特色的一袋红苕粉。

我们和谢明华幺叔一起返回到千佛街上。我本来是要请谢明华幺叔一家吃饭的,他说我们这是回家,怎么能让我们请他呢,于是他请我们到谭氏酒楼吃午饭,并点了一道当地最具特色的用红苕粉和腊肉制作的一道菜给我们吃。

吃完饭后,我们又返回文家山遍访谢氏族人,每到一家都要看他家的族谱和香火(神龛),经比对部分字辈都与永善县谢氏部分相同。在刘家庙访到谢大兵老祖,已经80多岁了。由于我们事前没有为他准备礼品就送给他100元人民币。据了解,谢大兵本人并不是谢氏血脉的子孙,他是从小过继给谢家人,所以姓谢。他是我见过的唯一的谢氏“大”字辈的老祖。后来了解到谢明华的母亲谢唐氏,住在谢明华的大姐谢明秀家,于是前往探视。到达谢明秀家时因未准备礼品所以孝敬谢唐氏老奶奶200元人民币。还在谢明秀家周围寻访到一谢氏奶奶,她把她家里的族谱也带来给我们看,与我们看到的其他家的字辈略有区别。至此天色已晚,决定不再寻访,准备打道回府。谢唐氏奶奶及其他族人热情挽留吃晚餐,于是在谢明秀家吃了一顿充满浓烈亲情的晚餐。

吃完饭时已是晚8点47分,我们就和谢明华叔婶返回千佛街送他们回家,到他家门前时,谢明华跑到一商店内买了十包当地最具特色的红苕粉条送给我们。9点07分开车原路返回,11点24分到达水富县城。

经测算,从楼房沟到千佛乡约5公里,从千佛乡到水富县城约170公里,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千佛乡花桥村文家山楼房沟到永善县溪洛渡镇约300公里。

在去安岳县文家山楼房沟寻根的过程中,我们每遇见一位族人或了解情况时都进行了摄像。回来后由于忙于其他事务,没有及时将此次寻根之旅行文,有的细节已不能完全回忆起来,只能粗略记之,仅供族人参考。

作者:谢廷方

校对:谢廷阳

2017年7月17日

注:2022年1月加入后期测定的经纬度和海拔三维坐标。

点击在线免费取名天赐佳名网

天赐起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大师人工一对一起名添加 微信:stura998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nciqm.com/10335.html